校友汇(化学工程学院谢常清)

2022年12月20日   点击人次: 9743   

人生逐梦正当时

——记毕业后的八年

化学工程学院 化工09级 谢常清

 

一、生于平凡,但不甘于平庸

和绝大多数毕业生一样,我是来自普通而平凡家庭的孩子。从小到大我接受到的教育就是:孩子,你要好好读书,等毕业了找个稳定的工作,这样爸妈就可以解放啦......没错,我们面临的就是毕业后就要就业。但毕业季的你我正值青春,多的是青春期的叛逆,多的是桀骜不驯,多的是对外面世界的无知和向往,又怎会听妈妈的话呢?毕业季的我们总觉得,终于解放了,天生我材必有用,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要到别人口中的大城市去拼一拼、闯一闯。

2013年7月,怀揣着对生活和工作的热情,我背上了行囊,踏上了通往广州的绿皮车。经过近24小时的颠簸,平安到达了广州立白集团。在这里,我的同事都是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新面孔,一个个容光焕发、春风满面的,我看到了年轻人的朝气和干劲,让我对我的第一份工作也充满了无限的憧憬......新生报到,第一阶段就是岗前培训,我们的岗前培训比较特殊,在广州海警训练基地进行为期1个月的训练,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新生的军训时光。在这里有清华北大的优秀毕业生,外国留学归来的高精尖人才,其他大部分也都是来自211、985院校的......我们能同时应聘进一个公司,那说明我肯定不会比别人差,成功被立白集团录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让我更加坚定在这个平台肯定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时间真的是一块试金石,在一个多月的相互接触和交流过程中,我不断发现了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差距和不足,有些能力和思维就是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它体现在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直接的就是闲聊时的话题和每个月进入口袋的工资。在公司,差距的最直接体现就是工资收入,我入职时候的工资是每月3500元,那时候在昆明算是中等收入水平,但到了广州,同单位同事,工资高的能够拿到15000元每月,为什么我的收入就一定得比其他同事低?思考问题的最佳时间往往是一个人的时候,工作之余,我总会一个人跑市中心逛逛看看,这个过程我发现了发展的差距,付出的差距,收获的差距。世间大部分的不幸都是来自无知,真正强大的人不是能力超群,而是有自知之明。

十一国庆我独自报了一个去厦门的旅行团,在车上我遇到母子二人,8岁的小男孩聪明活泼,多才多艺。从闲聊过程中才了解到,母亲在孩子3多岁时就离异了,母亲辛苦拉扯着,小男孩的课余时间被篮球、游泳、钢琴兴趣班和英语等文化培训课安排得满满当当,要不是趁着国庆假期根本就没时间出来玩儿。我就在想,我们云南的小孩教育为什么会跟这儿差距这么大?广州的中小学培训机构到处林立,家庭对孩子的培养可谓是倾尽所有,这应该是一个发展的趋势吧......这可能就是我现在选择搞培训行业的根源吧!

十月底,我毅然决然放弃了大部分人看来还算是靠谱的技术行业工作,从立白集团辞职了,回到昆明,进入了华图教育公务员考试培训这个行业。

二、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进入到华图教育,我选择的岗位是市场专员,那时候的市场拓展不同于现在,更多的是偏向于地推。我每天重复着枯燥的宣传工作,扛上一摞40*120cm的海报,带上一卷胶带或一桶胶水和刷子进到高校,到处张贴海报;站在食堂或者人流量较大的路口分发宣传单......这对于一个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昆工毕业生来讲,专业完全不对口,就这样,我拿着每月2200上下浮动的薪资,兢兢业业的坚持了两年。这两年收获也不小,我跟着前辈学会了市场运营,熟知了招生技巧,通晓了财务流程,期间还破格让我参加了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和结构化无领导的讲师培训,并顺利毕业拿到了培训师资格证书,成为了一名专业培训师。

毕业后的一两年算是同学结婚的高峰期吧,眼看着同学们一个个都结婚了,自己还没谈女朋友,心里挺难的,但更难的是要随的份子钱,一个月要是遇上两个同学朋友结婚,那这个月的生活必然就是捉襟见肘了。

生活再难,但还得前行。为了能够摆脱“月光”的局面,我得想办法赚钱。在经济实力不允许的情况下,我租了一套房,然后分租出去,当起了“二房东”,把自己每月的房租省下了;同时,我还在学校怡园新知书店内开起了快递收发站,每月下来就又有了近2000块的收入;业余,我还做起了“兼职”,给同学补课,给那些对公务员考试知识点和备考方向不了解的同学做私教,从一开始的一小时50元到一小时200元......

社会是个练兵场,在华图的两年,我积累了一些资源,学会了最基本的生存技能。更多的是培养了我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这为我后面的创业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

三、屡败屡战,为了更好的出发

2016年1月,从华图离职。和朋友一起,拿着4个股东10万元的创业资金,注册并成立了云南书香奔跑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开始了我在广州结下的中小学培训创业梦。但是,创业何其艰难,我们看到的只是中小学市场火热的发展前景,完全不了解其背后的市场环境以及竞争压力。就这样,虽然几个合伙人每天起早贪黑的学习和推广,但成本每天都在产生,眼看资金就要被耗完,没办法,我们邀请到专门做中小学培训的一个朋友来负责经营,为节约人力成本,我退出,去经营同期成立的理根教育公务员考试培训学校;最后,由于我们的不专业不专注,以及行业技术壁垒,半年不到,中小学培训很快宣告失败。

多少次迷茫的坐在大学城人来人往的街道口观望,一次次的总结失败的原因,问了想了很多很多的为什么,方向很重要,没成功就是还不够努力......于是我又花了几万块钱,在师大附小门口投资开了一个餐饮店。本想学校会开放式管理,结果计划赶不上变化,由于学校的封闭管理,地段问题,通过传统的经营理念市场很难打开,餐饮店更多的是通过外卖的形式,赚取场地租赁费。就这样,餐饮店的经营也是举步维艰,继续耗下去准亏,我当机立断,变卖了所有的设备。

四、乘势而上,扬帆再出发

中小学培训和餐饮店的失败,清楚的告诉我这个行业淘汰了我,最后只剩下我所熟悉的公职考试培训了。没有了退路,我们只能咬牙坚持做好自己擅长的行业。做理根教育,我每天晚上坚持带同学们进行线上真题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一点点积累了流量,一点点建立了专业度,一点点树立了口碑。坚持了3个月,我们开起了一个30人的省考笔试培训班。人虽然不多,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啊,就是这30个同学的高通过率,使得我们的口碑很快传开了,省考面试仅呈贡分校一个点就招收了46名进面学员,面试通过率更是高达87%!接着,大部分机构都很难组织的国考笔试培训班,我们都开起来了。一时间,我们的市场行为和教学质量在云南省的培训行业中都传开了,理根的品牌知名度也在短时间内打响,一些地州的企业家主动上门洽谈加盟或合作发展分校事宜。就这样,从2018年2月到现在,玉溪、红河、昭通、曲靖等分校相继发展起来,云南16个地州,理根就已经在13个地州插上了旗,成立了15个分校。

2019 年,理根教育正式在湖北武汉成立湖北理根教育集团有限公司,同时成立理根教育湖北分校,正式成为一家规范化,标准化,体系化的教育培训机构,业务也由最初的编制类考试考前辅导向整个教育培训扩展。目前,理根教育已成为一家拥有多家跨省分支机构,主要产品包括中央和地方公务员招录考试辅导,以及事业单位、教师编制、医疗卫生系统、银行农信社招聘、烟草、选调生、招警等考试的笔试面试辅导。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公司核心团队成员均为 80、90 后年轻化团队,拥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大部分团队成员均来自于全国各知名教育机构,他们的市场洞察力、教学研发能力以及运营能力都属于行业较高的水平,教研团队均是业内资深顶级讲师和集团培训师。这也有赖于理根教育一直秉持的“集全国名师,办一流机构”的发展理念,招贤纳才、高薪养能。优秀的团队,才能打造出优秀的产品,才能给学员优质的服务,这也是理根教育成立以来能够迅速发展的根本所在。

五、疫情之下,逐梦新征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并迅速向祖国各个省份蔓延。因为疫情,形式一片大好的武汉理根所有工作都按下了暂停键,半年时间,武汉理根所有项目业绩急剧下滑,所有业务都在收缩,财报亏损达到了近500万之多,这给刚刚成立不久的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因为疫情,云南理根各个分校也全线停工,2020年2月至4月之间,各分校因为不能开展线下课,接连不断出现退课退费问题,已经报名的学生不可能因疫情停滞学习。为了稳住局面,节约各分校成本支出,总部统一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活动,来解决同学们的学习问题。一转眼,疫情已经进入了第三个年头,虽然整个市场环境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挑战,但我们这一群人,仍在努力让理根变得更加强大,不断提高我们的抗风险能力,我们像疫情下的绝大部分人一样努力!

疫情来临时,连声招呼都不会打,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角色中与疫情战斗,疫情不可怕,可怕的是把所有的不努力、不用心、不成功都归咎于疫情。接踵而至的蹉磨,会摧毁跪地求饶的弱者,也能锻造无所畏惧的强者。前路漫漫,愿你全力以赴,踏平荆棘,满载而归。